Search

最近設計領域有許多風波,除了前兩天的麟洋悠遊卡之外,#臺北設計獎TIDA 的主視覺,主辦單位也因為輿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最近設計領域有許多風波,除了前兩天的麟洋悠遊卡之外,#臺北設計獎TIDA 的主視覺,主辦單位也因為輿論意見而撤換已經上線的設計,被認為不尊重設計師而受到抨擊,繼而引起了許多討論。
 
雖然本編的立場是希望大家能尊重設計(和各種領域的)專業,但也不是說專業就是至高無上,完全沒有討論空間。
 
以下分享的這篇文章其實就很清楚討論,當設計端跟受眾端的意見相左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。
 
簡單一句話,在肯定專業能力、符合專業工作需求的前提之下,雙方一起討論出想要什麼,而不是單方面以為應該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,然後在漫無目的、憑空亂想、這個來一點那個來一點的狀況下改到沒天沒地失去風格。
 
所以我才會說,如果悠遊卡公司審慎評估過,那樣的風格就是受眾所在,我認為可以完全不用改。但既然要改,卻又留了幾個一樣的問題在那邊,實在不太明白有什麼必要。
 
至於臺北設計獎既然都審完稿也上線了,那就應該為作品辯護到底,盡力說明旨趣,而不是因為群眾壓力就撤稿。
 
畢竟身為一個設計獎但最後收回自己的宣傳物,不僅不尊重乙方設計師,也很不尊重過程當中那個堅持已見或拍板定案的甲方呢。
 
那你要怎麼讓其他更多的甲方尊重設計專業呢?
 
波波美術館連結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7474747490153/photos/a.139629207608040/372899424281016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A編工事中,某社主編,一級斜槓鄉土文青。出版寒冬中依舊想靠著台灣文學、人文史地取一點暖,談一點時事,說一些編輯大小事,「編輯元素表」無限期推廣中。
View all posts